上知己

十年宦海尘埃客,文墨于人有底功。
天远宁知心匪石,官卑不许气如虹。
唐虽未老行将老,衍不应穷究竟穷。
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长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知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典故,指的是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或事物。在现代汉语中,“上知己”通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深处最亲近的人或者事物。

关于“上知己”的具体描述和内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

  1.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强调知足常乐,认为真正的知己是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人或事物。
  2. 禅宗思想:在佛教的禅宗里,“上知己”指的是内心的真我或者本心,与外界的一切相对立。

“上知己”的概念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可能有所体现。例如,在一些小说和电影中,可能会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来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知己、如何找到或失去知己等问题。

总的来说,“上知己”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概念,它反映了人类对于自我理解和情感共鸣的追求。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上知己”的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