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兰溪

纷纷朝市竞秋毫,江上霜风正怒号。
不问扬澜与彭浪,翩然东下日千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兰溪》是宋代杨时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杨时在兰溪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人简介
  • 杨时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审美观。杨时的诗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 杨时的诗歌创作深受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文学经典。
  1. 诗歌原文
  • 纷纷朝市竞秋毫,江上霜风正怒号。
  • 不问扬澜与彭浪,翩然东下日千艘。
  1. 诗歌赏析
  • 首句“纷纷朝市竞秋毫”,通过“朝市”和“秋毫”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喧嚣和人们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竞争状态,反映了社会的浮躁和混乱。
  • 次句“江上霜风正怒号”,则是通过“霜风”这一自然现象,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界冷酷无情一面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冷清。
  • 第三句“不问扬澜与彭浪,翩然东下日千艘”,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扬澜”和“彭浪”分别代表着波涛汹涌和狂风大作,而“翩然东下”则象征着作者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最后一句“日千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境,意味着无论外界如何喧嚣纷扰,作者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1. 创作背景
  • 《过兰溪》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杨时通过对兰溪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杨时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审美观。

《过兰溪》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内心感受的诗歌,而且也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生活智慧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杨时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