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晚步

镜潭磨青空,璧月侵江渌。
揽衣弄清泚,烱烱月在掬。
泠然适我口,肝膈贮冰玉。
流光顷百变,一玩不可复。
归来尽馀樽,醉卧媚幽独。
羲娥偶相怜,岁往如破竹。
馀生枕中付,勿问黄粱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上晚步》并非潘大临所作,而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杨时的诗风与黄庭坚相近,以精苦著称,陆游赞他“诗妙绝世”。

《江上晚步》是杨时创作的五言律诗,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晚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中描写了江滨的险峻、潮水的退落、归鸿的哀鸣等自然景象,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江上晚步》的创作背景与其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在宋朝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思考。杨时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在当时社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追求。

《江上晚步》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而非潘大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