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定光寺

为怜山色好,百里赴幽期。
叠嶂生寒早,修林出日迟。
年华空晼晚,时事竟艰危。
咫尺故园在,题诗有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定光寺》是宋代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黄公度,南宋著名诗人,字师宪,莆田城内东里巷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绍兴间,他以进士第一的身份崭露头角,但因时政原因,出判肇庆府,后秦桧死后被召回。最终,他在考功员外郎的职位上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 《题定光寺》作于他任秘书正字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黑暗之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定光寺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和平岁月的向往与对现实局势的无奈。
  1. 作品原文
    为怜山色好,百里赴幽期。
    叠嶂生寒早,脩林出日迟。
    年华空晼晚,时事竟艰危。
    咫尺故园在,题诗有所思。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中,“为怜山色好”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山色的钟爱,“百里赴幽期”则写出了他不畏路途遥远,特意前往欣赏这幽深秀美的景色。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生动的画面感,又富有深邃的情感内涵。
  • 意象丰富:诗中“叠嶂生寒早”,“脩林出日迟”等意象,既描绘了定光寺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又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这些丰富的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感的艺术空间。
  • 韵律和谐: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两句一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这种形式不仅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点,也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

《题定光寺》不仅是黄公度对大自然美景的一次赞颂,也是他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思。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那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情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尽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