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乐全宋丈二首

吾道初雕丧,斯文竟老成。
一经贻子训,万石擅家声。
棠棣春阴重,芝兰晚节荣。
馀芳知未泯,奕世有簪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刘全德二首》是宋朝诗人许景衡的作品,而非蔡元定所作。该诗通过哀悼亡友的手法,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不舍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许景衡与逝者的关系:据《挽刘太君诗二首·其二》中的“令子论交重,三年为此来”可知,许景衡与刘全德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持续了三年时间,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逝者周年忌辰时创作的。
  • 悼亡主题:宋代文学重视悼亡,许多诗人都会以哀悼亡友为主题进行创作。《挽刘全德二首》作为一首悼亡诗,其情感表达尤为强烈,反映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挽刘太君诗二首·其二》原文如下:“平生心迹两相依,道合知心少有人。莫怪尊前悲意切,故应今日到坟祠。”
  • 译文: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我心迹相依,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不多见。如今,你在坟前悲伤,我来到你的坟前祭奠,这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1. 作品赏析
  • 情感真挚: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逝者无尽的思念和悲痛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亡友深深的缅怀和不舍。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简洁,情感丰富,通过对逝者的追忆,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 意境深远:诗中不仅描述了逝者的生平和性格,还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加深了对逝者的回忆和怀念。
  1. 写作背景
  • 政治风波:许景衡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曾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至襄州等地。这些经历可能影响了他对亡友的悼念方式,使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生死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
  • 友情深厚:诗中提到“令子论交重”,说明许景衡与刘全德有着长时间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这份友情成为他在悼念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挽刘全德二首》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深情的悼念,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在阅读这首诗时,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无限哀思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