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连镳俯近坰,霜风散逐马蹄轻。
芳樽屡约同年会,要路行看异日情。
境僻却嫌丝管沸,坐阑转觉笑谈清。
松峰自此宣高价,不使慈恩独擅名。
松峰庵即席示同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峰庵即席示同年》是宋代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与同僚共聚一堂时,感受到的才子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友情。
诗中的“才子连镳俯近坰,强缉巴词醉墨轻”描绘了一幅文人相聚的情景。这里的“才子”指的是才华横溢的读书人,而“连镳”则意味着他们一起骑着马,这可能暗示了他们在旅途中的共同经历或者是一种文人间的友好交往。这种相聚往往伴随着诗歌创作和文学交流,因此黄公度的诗中充满了对这种交流方式的赞赏。
“我辈讵能捐习气,伊人底事寡诗情”表达了作者对同僚间缺乏诗意情感的遗憾。这里的“我辈”指的就是同为文人的其他人,而“捐习气”则是摒弃旧有的不良习气,追求更高的境界。黄公度似乎认为,尽管大家都有才华和抱负,但在诗情画意的表达上却显得不够丰富,这可能是由于过于注重实务或功利,从而忽略了文学艺术本身的魅力。
“境僻却嫌丝管沸,坐阑转觉笑谈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喧嚣的排斥。在这里,“境僻”意味着环境的宁静和远离尘嚣,而“丝管沸”则是指周围的嘈杂声。黄公度显然更喜欢这种安静的环境,他喜欢坐在栏杆旁听同僚们谈论,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这种环境使得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加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松峰庵即席示同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文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