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 其二丙申重九

兰佩秋风冷,茱囊晓露新。多情多感怯芳辰。强折黄花来照、碧粼粼。
落帽参军醉,空樽靖节贫。世间那复有斯人。目送归鸿西去、一伤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其二丙申重九》是宋代诗人黄升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情感寄托。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与意义:

  1. 词作原文
    兰佩秋风冷,茱囊晓露新。多情多感怯芳辰。强折黄花来照、碧粼粼。落帽参军醉,空樽靖节贫。世间那复有斯人。目送归鸿西去、一伤神。

  2. 诗词赏析

  • 秋天意象:诗中“兰佩秋风冷,茱囊晓露新”描绘了一幅秋日清晨的景象,兰佩代表着高洁,茱囊则是古代文人用来盛放茱萸的器具,用以驱邪避灾。这里的“秋风冷”与“晓露新”形成了清新而略带凉意的自然氛围。
  • 人物心境:“多情多感怯芳辰”透露出词人在佳节重阳之时内心的复杂情绪。这种多愁善感可能源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文化内涵:在古代,重阳节被视为登高远望的日子,词中的“强折黄花来照”暗示了词人在节日中的行为,即为了观赏菊花而外出。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历史背景:据史料记载,黄升生活在北宋末年,其创作活动很可能发生在南宋初年。这一时期的宋词发展迅速,文人通过文学表达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1. 词作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南歌子·其二丙申重九》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既有生动的画面感也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如词中“强折黄花来照”不仅是动作描写,更是词人内心感受的象征。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词人营造了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氛围,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到更深的情感共鸣。
  • 语言优美:整首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音乐性,每一个字句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整体的意境构建。从“兰佩秋风冷”到“一伤神”,每一个转折都体现了词人对语言运用的高超技巧。
  1. 词作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述,词人反映了北宋至南宋初年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尤其是文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
  • 传承文学传统:作为宋代文人的代表之作,《南歌子·其二丙申重九》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文学成就:黄升的这一作品在宋代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被后世学者广泛认可和研究。
  • 影响深远:黄升的创作不仅影响了宋代及后世的文人,还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表现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方面。
  • 文化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南歌子·其二丙申重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南歌子·其二丙申重九》不仅是黄升个人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