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益老侍官南康

匡山胜概昔贤钦,今日多君复访寻。
李白书堂萤自照,乐天掸室月空临。
涧松岩桧当年色,雾鹤霜猿此际音。
莫对他山忘故里,武夷秋晚洞云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益老侍官南康》是宋代诗人黄希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寄益老侍官南康》描绘了匡山胜景的昔日风貌和今日景象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匡山美景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而且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友人再次探访的期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共鸣。

从艺术手法上看,黄希旦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格式的选择不仅符合当时的诗歌创作规范,同时也使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将萤火虫比作李白的书堂,将月色比作乐天拂尘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寄益老侍官南康》的创作背景也值得一提。作为宋代文人,黄希旦的生活和创作都深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他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研究这首诗的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

《寄益老侍官南康》不仅是黄希旦个人情感的寄托,也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审美情趣,还能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