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谟挽诗

蚤岁游三舍,明经束九师。
声名虽烜赫,科第竟差池。
之子能传业,兴宗会有时。
只今官冢地,看出印累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彦谟挽诗》是宋代虞俦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哀痛与对其一生成就的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虞俦,字寿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挽歌,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亡者生平的细致描述。虞俦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2. 原文赏析:《王彦谟挽诗》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诗歌,其中“润屋金千锊”,意指家中财富丰厚如金,“浮生黍一炊”则形容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通过对比友人生前的显赫与死后的凄凉,展现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虞俦在诗中还表达了对友人后代的期望和祝福。“兴宗会有时”暗示了友人家族未来的美好前景,而“只今官冢地,看出印罍罍”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墓地的观察和思考,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尊敬。
  3. 创作背景:据史料记载,虞俦曾在宋真宗时期担任翰林学士等职务,是一位有较高政治地位和文化成就的人物。然而由于政治原因,虞俦最终遭到排挤和打压,晚年生活颇为艰难。这种经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心态和风格。在《王彦谟挽诗》中,虞俦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些情感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王彦谟挽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和历史记忆的记录。虞俦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故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整个时代变迁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