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水东吴主簿诗

当年投笔过淮山,油幕谈兵故不凡。
老去功名空白发,向来簿领愧青衫。
龙龛内典超金界,鸿宝遗编付玉函。
况有诸孙振门户,不须留恨黯松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俦的《挽水东吴主簿诗》是一首反映宋代官场生涯和文人心态的诗歌。该诗通过对投笔从戎、功名无望以及官场失意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个人感慨。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当年投笔过淮山,油幕谈兵故不凡。老去功名空白发,向来簿领愧青衫。”
  • 投笔从戎: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曾经放弃文官生涯,投身军旅的经历,表现出他对军事的兴趣与才干。
  • 谈兵不凡:表明在军中,他凭借自己的才能和见识,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人物。
  • 功名无望: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曾经有过辉煌的战绩,但最终发现自己在功名上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这反映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 白发沧桑:形容自己年岁已高,但功名未立,这种反差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哀叹。
  • 青衫惭色:借用古代官员穿着青色衣服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因为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感到羞愧的心情。
  1. 创作背景:虞俦在宋朝任职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遭遇了官职的空缺或升迁的挫折,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中的言辞,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现实对他的个人生活的影响。

  2. 主题思想:虞俦的《挽水东吴主簿诗》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性诗歌,它蕴含着更为深刻的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功业未成、官场失望等多重情感的体验,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

  3. 艺术手法:虞俦在这首诗中采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油幕谈兵”和“龙龛内典”,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此外,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盛转衰、由得意到失落的形象,使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虞俦的《挽水东吴主簿诗》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宋代官场生态和社会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宋朝的文化背景,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