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总管姜知阁

下笔梅山漫不休,诗筒倏寄置书邮。
分符我亦惭铜虎,问俗人谁忍佩牛。
已洗圜扉亡久系,更教彩棒息群偷。
年来况是催科拙,聚敛平生笑冉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总管姜知阁》是一首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诗词。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风格与内容,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品原文
  • 诗句一:“五笔梅山漫不休,诗筒倏寄置书邮。”
    这句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以及通过诗歌传递思想和情感的愿望。
  • 诗句二:“分符我亦惭铜虎,问俗人谁忍佩牛。”
    这里描绘了作者在面对世俗名利时的谦逊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以及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同情。
  • 诗句三:“已洗圜扉亡久系,更教彩棒息群偷。”
    表达了作者对于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抗议。
  1. 背景介绍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宋理宗时期,具体时间不详。
  • 作者身份:虞俦,字寿老,号云台山人,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其文学作品在当时有着广泛的影响。
  1. 主题思想
  • 诗歌主题:《和总管姜知阁》的主题围绕着个人的自由与世俗的束缚之间的冲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传达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不合理现象的批评。
  •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也揭示了社会的某些弊端。它启示人们要勇于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理想,同时也要对社会的不公保持清醒的认识。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虞俦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 意境营造: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激昂的艺术境界。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的诗词作品,《和总管姜知阁》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资源。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虞俦的这首《和总管姜知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它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是对自由与现实冲突的一种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至今仍受到人们的赞赏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