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园中探梅得数枝

天人戏剪六花飞,却讶江梅开较迟。
自是东皇私有约,故教林主缓为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后园中探梅得数枝》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监察御史等职,以直言敢谏闻名于时。虞俦不仅在政治生涯中有所作为,他的文学作品也颇具特色。《雪后园中探梅得数枝》便是其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天人戏剪六花飞,却讶江梅开较迟。
自是东皇私有约,故教林主缓为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的园中探梅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梅花盛开时间的惊讶和赞赏。“天人戏剪六花飞”,意味着天空中的云彩仿佛被神灵戏弄,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化作了雪花。而“却讶江梅开较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江边的梅花相比其他植物稍显晚开的意外之感。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梅花的特有魅力,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诗中的最后两句“自是东皇私有约,故教林主缓为期”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在这里,“东皇”指的是主宰春天的神祇,而“林主”则是指掌管草木之神。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一种对于大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他相信,正是由于这些神灵的特殊安排,才有了梅花独特的开放时机。

虞俦的《雪后园中探梅得数枝》不仅是一首描写冬日景象的诗歌,更是一个蕴含深刻哲思的作品。它通过对梅花盛开时机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这首诗不仅是虞俦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