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言编简倦三复,适意丝桐聊再行。
已共白云论久要,更寻青鸟问长生。
按行泉石苔侵屦,披拂松篁露湿缨。
此事洪崖知我旧,归与端合与同盟。
兀坐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
《兀坐有感》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感悟。以下是对该诗歌的大致内容及解读:
诗意解析
开头:
- “兀坐”:独自坐着。
- “无端”:没有原因或缘由地。
- “兀坐”:独自坐着。
中间部分:
- 这一部分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例如,“乾坤”象征天地万物;“风月”代表自然界的景象;而“人情世故”,则指社会关系和个人际遇。
- 这一部分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例如,“乾坤”象征天地万物;“风月”代表自然界的景象;而“人情世故”,则指社会关系和个人际遇。
结尾:
- “兀坐有感”:独自坐着时有所感悟。
- “兀坐有感”:独自坐着时有所感悟。
作者背景
陈献章(1504年-1579年),字公甫,号石鼓。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