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

六尺枯筇度远岑,野花啼鸟助清吟。
云低似觉天根近,涧远因知地脉深。
阅世岂容无正眼,穷源须要识初心。
春寒局促良堪厌,一笑阳和破积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山》是一首由梅尧臣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及其背景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梅尧臣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常常将自身的情感、思想与自然景观结合,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这首诗的创作很可能也受到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启发,尤其是在秋季旅行鲁山时所感受到的景致与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2.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梅尧臣的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采用了典型的景物描写方法。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诗人成功地将“野情”融入自然景象中。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哲思。
  3. 文化意义:《行山》作为宋代诗歌的一部分,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还展示了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记录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该诗的艺术成就和情感深度,使其成为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及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

梅尧臣的其他作品同样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鲁山山行》就是其中之一。此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描绘了深秋时节鲁山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种超脱于尘世喧嚣的自然美感。

《行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山水诗,更是梅尧臣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紧密融合的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