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金竹

百镒光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
贪夫或有凭阑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金竹》是宋代诗人蒋堂所作的七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悟。以下是对《咏金竹》的介绍:

  1. 创作背景:《咏金竹》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作为一首七律诗,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2. 作品原文:《咏金竹》原文如下: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  
贪夫或有凭阑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1.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咏金竹》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将竹子的坚韧和高贵与金钱的贵重和华丽相对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中的“金”字不仅指黄金,更象征着竹子的高洁和坚韧,使得整首诗歌在表达赞美之情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审美价值。
  2. 思想意义:通过《咏金竹》,蒋堂传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美的赞赏。他认为,真正的美不仅仅在于外在的华丽,更在于内在的质地和生命力。这种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咏金竹》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对自然和文化美学的一次深刻探索,通过对金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