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蟾宫 · 木樨

绿华剪碎娇云瘦,剩妆点、菊前蓉后。娟娟月也染成香,又何况、纤罗襟袖。
秋窗一夜西风骤,翠奁锁、琼珠花镂。人间富贵总腥膻,且和露、攀花三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蟾宫·木樨》是一首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蒋捷的生平与作品:蒋捷,字胜欲,号竹山,生于宋末元初的宜兴(今属江苏),是南宋遗民,因不满元朝统治,选择隐居不仕,被称为“竹山先生”和“樱桃进士”。他以其多情的词风著称于世,其词作风格多样,尤以悲凉清俊为主。
  1. 词作原文
  • “绿华翦碎娇云瘦”描述了桂花花瓣在秋风中轻盈如云般被剪碎,形象生动。
  • “剩妆点、菊前蓉后”意味着桂花为秋季的美景增添了些许色彩,使菊花更加灿烂,而荷花也显得更加娇美。
  • “娟娟月也染成香”描绘了月光被桂花染上香气的场景。
  • “又何况、纤罗襟袖”进一步将桂花的香气与女性衣襟袖口的清香相提并论,暗示了桂花的馥郁之气息。
  1. 词作赏析
  • 自然美的描写:通过“绿华翦碎娇云瘦”、“娟娟月也染成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和怀念。
  • 情感的流露:词中透露出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变迁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 艺术手法的运用:蒋捷巧妙地利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宋代时期,桂花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作为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对象。蒋捷此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他对故国和人民深沉的情怀。
  • 审美价值:通过对桂花的细致描写,蒋捷不仅传达了自然之美,还展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蒋捷的作品在宋季词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文人对《步蟾宫·木樨》的评价颇高,认为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堪称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步蟾宫·木樨》不仅是蒋捷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宋代文化和审美趣味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风采,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及其背后的历史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