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蟾宫 · 中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蟾宫·中秋》是南宋词人蒋捷所作,这首词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慨,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步蟾宫·中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南宋时期,随着元军的进攻,国都临安被攻破,南宋朝廷灭亡。蒋捷作为当时的文人,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国家的动荡,他的词作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个人情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蒋捷创作了《步蟾宫·中秋》,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从文学手法上来看,《步蟾宫·中秋》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词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艺术成就。首先,词的开篇“去年云掩冰轮皎”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喜今岁、微阴俱扫”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新年新气象的喜悦之情。然而,接下来“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一句,则将读者引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中,同时也隐喻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难以计算清光的多寡。

《步蟾宫·中秋》还体现了蒋捷在词风上的独到之处。他擅长造语奇巧,用词简练而富有层次感,使得整首词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不失为一曲优美的抒情之作。特别是结尾处“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步蟾宫·中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词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中秋节夜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词坛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学习和赏析,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以及词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