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节寄家信

薄宦骎骎已及瓜,寒梅羞见旧时花。
年来吟苦形成鹤,客里愁多鬓减鸦。
浮世有身元大患,此生何处是真家。
白云极目空搔首,归雁两三寒日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节寄家信》是宋代诗人赵必象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这首诗:

  1. 诗人简介:赵必象,字子象,号薄宦,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在官场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因此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流露。

  2. 诗词原文
    薄宦駸駸已及瓜,寒梅羞见旧时花。
    年来吟苦形成鹤,客里愁多鬓减鸦。
    浮世有身元大患,此生何处是真家。
    白云极目空搔首,归雁两三寒日斜。

  3. 词句解析

  • “薄宦駸駸已及瓜”: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寒梅羞见旧时花”:描绘了冬日里梅花凋零的景象,暗喻诗人自己年岁增长,容颜易逝。
  • “年来吟苦形成鹤”: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沉浸在诗文创作中而感到孤独、劳累的情感。
  • “客里愁多鬓减鸦”: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孤独感以及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愁苦情绪。
  • “浮世有身元大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深刻理解。
  • “此生何处是真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归宿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白云极目空搔首”: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因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徒增烦恼的场景。
  • “归雁两三寒日斜”:以归雁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 诗词鉴赏:《至节寄家信》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及亲情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探讨,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艺术享受。

《至节寄家信》不仅是赵必象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他对于人生、家庭和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批判。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类情感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家庭价值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