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穴有声连水洞,听风观水暂闲身。
杭州未入从容甚,且与南山作主人。
初赴杭州游风水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赴杭州游风水洞》是宋代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简洁明了的语言,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赵抃(956年—1027年),字阅道,号东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贬,后任成都知府期间,以清廉闻名,著有《东原集》。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其中《初赴杭州游风水洞》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歌原文:《初赴杭州游风水洞》风穴有声连水洞,听风观水暂閒身。 杭州未入从容甚,且与南山作主人。
诗歌内容解析:首二句“风穴有声连水洞,听风观水暂閒身”描绘了作者初次来到杭州,听闻风穴水洞的声音,便停下脚步静听,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第三句“杭州未入从容甚,且与南山作主人”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作者没有急于游览杭州,而是选择在山中与南山为伴,享受片刻的宁静。
作品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左右,当时赵抃因反对新政被贬为杭州太守。在这特殊的人生境遇下,他写下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和态度的作品。
艺术特色: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水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赵抃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才情和胸怀。
《初赴杭州游风水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宋代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