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麻衣至德观真仙亭

我愧无能使两川,龟琴为伴仅三年。
清朝自是朝真客,何必登山更望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眉山麻衣至德观真仙亭》是宋代赵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赵抃,字阅道,号东原,四川简阳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任成都知府、四川安抚制置使等职,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眉山麻衣至德观真仙亭》全诗如下:我愧无能使两川,龟琴为伴仅三年。清朝自是朝真客,何必登山更望仙。

  • 我愧无能使两川: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有限的认识,认为自己不能同时治理好两个地区。这反映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职责的理解。
  • 龟琴为伴仅三年:这里的“龟琴”象征着清静、高雅的生活,而“为伴仅三年”则暗示了短暂的时光或人生的短暂。诗人以此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清朝自是朝真客:这里的“朝真”可以理解为追求真理或高尚的目标,诗人自称“朝真客”,表明自己是一个追求理想和真理的人。
  • 何必登山更望仙: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认为无需再攀登高山去寻求仙道,即不必为了追求虚幻的理想而忽略了眼前的真实。
  1. 诗歌赏析: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诗人通过对自身才能的谦虚描述,体现了他的谦逊和自我认知;其次,通过对短暂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及时行乐的珍视;最后,通过拒绝追逐不切实际的理想,传达了诗人对于真实生活和简单幸福的高度追求。

《眉山麻衣至德观真仙亭》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追求真实和美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