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人书僧正院壁

为忧圆教祖风摧,雨坠天花夜讲开。
会得王公题壁意,入尘摩诘是如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前人书僧正院壁》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赵抃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原文:

  1. 作者简介
  • 赵抃的生平与成就:赵抃,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出生于浙江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他是一位具有深厚学识和卓越政治才能的官员,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并在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随后进入仕途。
  1. 作品原文
  • 诗句原文:为忧圆教祖风摧,雨坠天花夜讲开。会得王公题壁意,入尘摩诘是如来。
  • 注释与译文:诗中“为忧”指担忧某种情况的出现,“圆教”可能指的是佛教或道教中的圆满教义,而“祖风”则是指这种教义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雨坠天花夜讲开”,形容在夜晚讲解时,雨水落下如同天花纷飞;“会得王公题壁意”,意指理解并领会到王公所题墙壁之意;“入尘摩诘是如来”中的“入尘”意味着超脱尘世,而“摩诘”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字,此处比喻自己像王维一样高洁。
  1. 创作背景
  • 政治环境:在北宋时期,政治斗争激烈,赵抃在反对青苗法的过程中离开职位。他在政治上经历了从升迁到被贬的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和政治斗争。
  • 个人情感:赵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宗教教义传承的担忧以及对个人修行境界的追求。通过题壁的方式,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推崇和对佛理的理解。

《和前人书僧正院壁》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更是展现了赵抃作为一位政治家、学者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也反映了其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对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