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
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
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卮。
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
风碎花千动,烟团柳四垂。
巧才吟不尽,精笔写徒为。
照影摇歌榭,分香上酒卮。
主人邀客赏,和气与春期。
《蜀倅杨瑜邀罨画池》是宋代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描绘了罨画池的风光美景。
罨画池,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宋朝,是由当时的蜀州刺史杨瑜所命名。罨画二字在古代常用来形容绘画艺术,这里则指代了池塘周围的景色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据资料显示,赵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罨画池的赞美之情。诗中的“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直接点明了罨画池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赵抃(1043年—1093年),字阅道,号知非子,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赵抃的作品多反映了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在《蜀倅杨瑜邀罨画池》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罨画池的自然美,如“水光菱在鉴,岸色锦舒帷”等句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池塘的宁静之美和色彩之丰富。
《蜀倅杨瑜邀罨画池》不仅展示了赵抃卓越的诗歌才能,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切情感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通过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意境,影响了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