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跻廿四中书考,难聚三千听讲生。
入侍亲庭为一笑,方瞳弘景转精神。
寿致政徐光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致政徐光禄”是宋代诗人赵汝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赵汝腾,字茂实,号庸斋,是宋宗室成员,居福州。他以理宗宝庆二年进士身份入仕,历任温州、江东提刑、知婺州等职,最终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并在终端时为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承旨。其一生经历丰富,曾上奏论劾前后奸谀兴利之臣,言辞犀利而直指问题核心。他的仕途虽多波折,但始终坚守正直原则,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颇为正面。他的文学创作成就亦颇为显著,尤其善长诗歌和书法。他的《庸斋集》一书,集中收录了他的诗词作品,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诗意解析:《寿致政徐光禄》是一首简短的七言绝句,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生涯的回顾与反思。首句“易跻廿四中书考”,意味着他在官场上的历练,历经艰辛终于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难聚三千听讲生”则可能隐喻着官场的复杂多变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入侍亲庭为一笑,方瞳弘景转精神”描绘了他晚年在家庭环境中的宁静以及内心的充实。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赵汝腾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历史背景:宋代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赵汝腾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更是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诗歌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政治环境,尤其是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寿致政徐光禄”不仅是一个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政治理念,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仅能感受到文字的美,更能从中窥见历史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