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如晦

堂堂六湖,清秋玉壶。
我则尚友,岂敢为徒。
仁义弘毅,不可夺志。
岂私我朋,义之与比。
德必有邻,二彭其人。
与语终日,澹无一尘。
以罪来归,得此四宾。
甘心涧谷,以老我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陈如晦》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赵汝腾创作的古诗。下面将深入探索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赵汝腾的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宋代的文人。
  • 文学成就:赵汝腾在文学史上可能没有留下太多痕迹,但《赠陈如晦》无疑是其文学实践的体现。
  1. 诗歌内容
  • 意象运用:诗中“堂堂六湖”和“清秋玉壶”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高洁人格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与语终日,澹无一尘”展现了与友人交流时的心灵契合,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态度。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句流畅而不失深意,简洁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首尾呼应,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美。
  1. 文化价值
  • 道德情操:诗中传达了儒家的道德理念,如仁义、弘毅等,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 人生态度:通过赞美陈如晦的品质,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赠陈如晦》作为古代文学作品,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后世影响:尽管赵汝腾可能并未在文学史上留下显赫名声,但他的这首诗却能够跨越时空,影响后人对高尚品德的认识和追求。

《赠陈如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价值观。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学性,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深远的文化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