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梅

红日移阴上粉墙,烘干花底夜来霜。
不须水月黄昏景,疏影风前午更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日梅》是一首描绘冬日早晨景象的诗词,由宋代诗人赵时韶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梅花的美丽,更通过细腻的语言捕捉到季节变换中的微妙情感和景色,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下面将深入探讨《日梅》的内容与特点:

  1. 诗歌背景
  • 作者信息:赵时韶(生卒年不详),字景行,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 创作时间:《日梅》的创作时间尚未有明确记载,但从其内容可以感受到是在冬季,那时的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诗句“红日移阴上粉墙,烘乾花底夜来霜。”描绘了红日缓缓升起,其温暖的光线照耀在雪白的墙上,使得夜间积聚的寒霜开始融化的景象。这一细节生动地捕捉了冬日早晨的第一道曙光,给人以清新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 诗句“不须水月黄昏景,疏影风前午更香。”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无需借助于水边的月光或黄昏时分的景致,梅花在风中摇曳的疏影也能散发迷人的香气。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梅花的自然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1. 诗歌主题
  • 自然之美:赵时韶通过对《日梅》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中的和谐与美丽,特别是冬天的梅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清雅的香气,成为诗人笔下赞颂的对象。
  • 季节变化的感受:通过对《日梅》的欣赏,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四季变化中每一个细节的敏感捕捉,以及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深刻理解。

《日梅》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