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厌山林僻,那知节序迁。
高闲爱重九,安健又今年。
物外无缰锁,樽中有圣贤。
黄花自衰晚,勿复笑华颠。
九日置酒坐上呈元长
介绍
九日置酒坐上呈元长’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赵鼎所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宋解州闻喜人。他于徽宗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高宗即位后,历任右司谏、殿中侍御史等职。绍兴四年,擢参知政事,力荐岳飞出师复襄阳,未几被秦桧所倾,贬潮州安置,移吉阳军,绝食而死,谥忠简。
诗歌原文:
未厌山林僻,那知节序迁。
高闲爱重九,安健又今年。
物外无缰锁,樽中有圣贤。
黄花自衰晚,勿复笑华颠。诗歌赏析:赵鼎通过其作品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未厌山林僻”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之美的向往,而“那知节序迁”则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高闲爱重九”展现了他对重阳节的喜爱,认为这是一个适合品茶赏菊的好时光。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欣赏。通过对节日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物外无缰锁”,意味着在物质世界之外,没有束缚我们的东西。同时,“樽中有圣贤”则是对儒家文化的认同,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最后,“黄花自衰晚,勿复笑华颠”则是一种超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衰老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文化背景:宋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朝代,诗词成为他们表达情感和思考的重要方式。赵鼎作为当时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文学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艺术特色:赵鼎的五言律诗《九日置酒坐上呈元长》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诗歌的结构严谨,遵循五言律诗的格律和韵律要求,使得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其次,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简约的审美观。最后,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文化的深刻认识。这种真挚的情感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九日置酒坐上呈元长》是赵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