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长暮春

坐叹空山落景催,几时江上叶舟回。
初无妙术留春住,强觅馀欢傍酒来。
体力寒多便故絮,齿牙衰甚怯新梅。
秦川洛水繁华事,白首天边共此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元长暮春”是一首描绘暮春美景的七绝诗,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之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坐叹空山落景催,几时江上叶舟回。初无妙术留春住,强觅馀欢傍酒来。体力寒多便故絮,齿牙衰甚怯新梅。秦川洛水繁华事,白首天边共此杯。

  2.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韩愈当时已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特定季节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珍惜的情感。

  3. 诗歌内容分析

  • 景物描写:诗中通过对落景、江上叶舟、新梅等细节的生动刻画,形成了一幅暮春时节的自然风景画。这些景物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结束的春季的留恋之情。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运用如“初无妙术留春住”这样含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表达了对春日易逝的无奈和对青春易老的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韩愈作为文人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
  • 艺术手法:诗中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化的使用,使得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仿佛有了生命,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和元长暮春》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作为唐诗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韩愈卓越的文学才能,还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 该诗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精湛的语言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暮春景色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成为历代读者共鸣的对象。

韩愈的《和元长暮春》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一部富含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