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中杂咏南轩

璧月沉沉过女墙,时闻桂子落天香。
三山碧海无消息,双燕归飞秋色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蒲中杂咏·南轩》是一首由宋朝诗人赵鼎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基本信息
  • 作者:赵鼎(1085-1147)
  • 体裁:诗
  • 时代背景:建炎三年(1129年)拜御史中丞,建炎四年(1130年),任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
    璧月沉沉过女墙,时闻桂子落天香。
    三山碧海无消息,双燕归飞秋色荒。
  • 译文
    明月静静的穿过城墙,桂花飘香。
    三山碧海没有消息,燕子归来在秋天的荒凉之地飞翔。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赵鼎通过描绘明月和桂花,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同时通过“三山碧海”这一意象,传达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之情。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故土的深情怀念,反映了赵鼎在政治动荡时期的心境。
  1. 写作背景
  • 建炎三年(1129年),赵鼎拜御史中丞。
  • 建炎四年(1130年),任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
  • 绍兴年间几度为相,任内推崇洛学,巩固政权,号称“小元祐”。

《蒲中杂咏·南轩》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赵鼎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对家乡、对故人、对历史的一种深切反思和情感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深入理解赵鼎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历史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