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弟未归岁晚有怀

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
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
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
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
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
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弟未归岁晚有怀》是宋朝诗人蔡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作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具体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蔡渊生活在南宋时期,是一位颇具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而《仲弟未归岁晚有怀》正是他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为宋代文人,蔡渊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融入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
  2. 作品原文:《仲弟未归岁晚有怀》,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
  3. 作品解读:诗中的“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描绘了一幅清冷的夜景图,明月高悬,照在席上显得更加寒冷,这样的画面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寂寞和忧愁。紧接着,诗人以“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挂念,时光荏苒,而家人却未能归来团聚,这种无奈和孤独感透过字句流淌出来。“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两句,则是诗人想象与亲人分别时的情景,荷花的清新与枫叶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季节的特征,也寓意着内心的复杂情绪。
  4.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仲弟未归岁晚有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首句即用“明月照席寒”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此外,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通过“荷花碧”、“枫叶丹”的色彩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深化了主题。此外,诗中使用了大量自然意象,如“明月”、“荷花”、“枫叶”,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

《仲弟未归岁晚有怀》不仅是宋代诗人蔡渊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