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过美之兄

鸣鸠唤妇喜新晴,旧燕寻巢乍入城。
雷送雨声逢甲子,寒留春色到清明。
赏心未向桃蹊发,饱意先从麦陇生。
觅句尽于南亩得,粗官真自少风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社日过美之兄》是宋代赵鼎臣的作品。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赵鼎臣,约公元十一世纪初左右在世,字承之,生于卫城,生平资料不详,生卒年均不详,活动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他的诗歌才气飘逸,记问精博,工诗善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与译文:《社日过美之兄》原文如下:“鸣鸠唤妇喜新晴,旧燕寻巢乍入城。雷送雨声逢甲子,寒留春色到清明。赏心未向桃蹊发,饱意先从麦陇生。觅句尽于南亩得,粗官真自少风情。”这首诗描绘了春季时节,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鸣鸠、燕子等自然现象的描绘,以及雨声、春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美好。
  3. 作品赏析:在这首诗中,赵鼎臣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兴等。他通过对鸣鸠、燕子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的“雷送雨声”、“寒留春色”等意象,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之中。
  4. 作品背景:《社日过美之兄》创作于宋代,具体时间大约为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当时的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为这首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赵鼎臣在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而《社日过美之兄》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社日过美之兄》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读者可以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是了解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