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东阳道中寄乡里弟兄

天末题诗望故乡,碧云烟树两茫茫。
青山九折屡回首,杜宇一声还断肠。
别后已成千万恨,书来不寄两三行。
江南春尽频相忆,为有杨梅欲共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东阳道中寄乡里弟兄》是宋代诗人赵鼎臣所作。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感情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词原文
    天末题诗望故乡,碧云烟树两茫茫。
    青山九折屡回首,杜宇一声还断肠。
    别后已成千万恨,书来不寄两三行。
    江南春尽频相忆,为有杨梅欲共尝。

  2. 诗词注释

  • 天末题诗望故乡:在天边的尽头题下诗,望着故乡的方向。
  • 碧云烟树两茫茫:形容远方的云雾缭绕,树木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胧而遥远的感觉。
  • 青山九折屡回首:指在山路上多次回望那被重峦叠嶂围绕的青山。
  • 杜宇一声还断肠:杜宇鸟的叫声让人联想到离愁别绪,让人心肠为之一紧。
  • 别后已成千万恨:分别之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和忧愁。
  • 江南春尽频相忆:春天已逝,对江南的思念更加频繁。
  • 为有杨梅欲共尝:因为有杨梅的味道,所以想要与兄弟们一起品尝。
  1. 诗词鉴赏
  • 情感深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亲人和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如“青山九折”不仅是实写山路崎岖,更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不易;“杜宇一声还断肠”则将杜鹃的叫声与离别的痛苦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文化意蕴: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写离愁别绪的诗,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例如,诗中提到的“杨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甜蜜。因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

《暮春东阳道中寄乡里弟兄》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更是一部反映人性、抒发情感、富含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