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绣衾 · 梅

江烟如雾水满汀。早梅花、偏占浅清。倚翠竹、寒无力,想潇湘、斜日暮云。
几回梦断阳春面,问百花、犹隔几尘。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恋绣衾·梅》是宋代赵崇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诗歌。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赵崇为北宋时期的文人,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据记载,赵崇曾官至中书令,且精通音律,对文学艺术有独到见解。

  2. 作品原文
    江烟如雾水满汀。早梅花、偏占浅清。
    倚翠竹、寒无力,想潇湘、斜日暮云。
    几回梦断阳春面,问百花、犹隔几尘。
    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

  3. 作品赏析

  • 意象描绘:《恋绣衾·梅》通过描绘江面的烟雾、梅花的淡雅以及翠竹的寒意,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早梅花、偏占浅清”一句,展现了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景象,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也体现了梅花的高洁。
  • 情感表达:诗中的“问百花、犹隔几尘”,反映了诗人对世间繁华的感慨,以及对纯真美好的向往。这种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质与世俗的纷扰形成鲜明对照。
  • 意境营造: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诗中的“趁月夜、霜风峭,约彩鸾、同载玉笙”,不仅展现了诗人与爱人的美好约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追求。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恋绣衾·梅》作为宋代诗词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 文化传承:该作品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恋绣衾·梅》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素养,也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深入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领略古人对于自然之美和生命之悟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