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自咏效乐天体

我家曾高来,享年稀六十。
吾祖逾九龄,屈指十之一。
嗟予蒲柳姿,不觉开七秩。
虽幸延残年,其奈婴末疾。
人生一世间,无异驹过隙。
孔蹠俱尘埃,彭殇漫欣戚。
苟免饥寒忧,况又婚嫁毕。
生亦何可恋,死固不足惜。
棺椁已素具,坟垄渐加葺。
委顺以待时,腊月三十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自咏效乐天体》是宋代诗人蔡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述,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我家曾高来,享年稀六十”,诗人以自豪的口吻回忆家族的长寿历史,其中“吾祖逾九龄”,“屈指十之一”等词句,不仅展示了家族的辉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寿命的自豪。然而,诗人很快从这种自豪感中抽离出来,转向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注。“嗟予蒲柳姿,不觉开七秩”中的“蒲柳”,常用来形容人衰老的样子,而诗人却意外地活到了七旬,这无疑让诗人感到惊讶和困惑。

诗人在诗中还提到了自己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人生一世间,无异驹过隙。”这句话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如同骏马奔驰而过,稍纵即逝,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最后,尽管诗人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感到无奈,但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孔蹠俱尘埃,”孔子和蹠(dí)子都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虽然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最终都化作了尘土。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

《又自咏效乐天体》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自豪,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生命经历的感慨和反思。通过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对比,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追求精神升华的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