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潇洒亭

高榭出禅关,人家向下看。
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
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
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严州潇洒亭》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作品。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赵师秀,宋代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广泛涉及散文和其他文学形式。赵师秀的生平不详,但已知他活跃于北宋时期,其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 创作背景:尽管关于《严州潇洒亭》的创作背景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从诗中的意境和描绘来看,这首作品很可能反映了作者在江南游历时的所见所感。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山水之美、人文之盛往往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高榭出禅关,人家向下看。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
  • 译文注释与赏析: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首句“高榭出禅关”描绘了一座高楼建在远离尘世的小寺庙旁,显得格外超脱和宁静。次句“人家向下看”则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下方村庄的景象,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第三、四句“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进一步描绘了远山如仙境一般,而夜晚的江水声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末句“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表达了诗人对于其他人可能已经吟咏过这一美景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美好景象难以企及的遗憾。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在这首诗中,“高阁出禅关”、“千峰春隔雾”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得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自然风光。
  • 抒情手法:诗人巧妙地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这种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可以看到《严州潇洒亭》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人的才情与智慧,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