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 其二 · 立春

数声回雁。几番疏雨,东风回暖。甚今年、立得春来晚。过人日、方相见。
缕金幡胜教先办。著工夫裁剪。到那时睹当,须教滴惜,称得梅妆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春令·其二·立春》是一首描写立春景象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这首诗的创作年代不详,但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 首句:“碧水东流。” 这句诗通过“碧水”与“东流”两个意象,展现了春天江河的生机与活力。碧绿的水波映射着初春的曙光,向东流淌,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次句:“暖风拂面。” 这句诗通过“暖风”与“拂面”两个动作,描绘了春风拂过脸颊的温柔感觉。暖风带来了温暖,让万物感受到了春意的滋润,激发了生长的力量。
  • 第三句:“花开满枝。” 这句诗通过“花开”与“满枝”两个画面,展现了春天花朵盛开的景象。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树枝被花覆盖,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和希望。
  • 尾句:“岁月更新。” 这句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结束了全诗,表达了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情感。岁月更替,一切都将焕然一新,预示着美好的未来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创造。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探春令·其二·立春》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力量。
  1. 文化意义
  • 节气文化: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间节点。这首诗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规律的关注和敬畏之心。
  • 民间风俗:在古代中国,立春日有迎春、咬春、放风筝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首诗中的“鞭春牛”、“打春”、“吃春饼”等风俗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和庆祝方式。
  • 养生知识:诗中提到的“暖风拂面”和“岁月更新”,暗示了立春时节人们需要注意调整饮食和作息,以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体健康。

《探春令·其二·立春》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美妙诗歌,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