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寺有感

一水波澄接御沟,近城宫柳弄春柔。
乌衣巷里人何在,白鹭洲前水自流。
千古风流歌舞地,六朝兴废帝王州。
今番不负看山约,他日重来说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半山寺有感》是宋代诗人赵希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一水波澄接御沟,近城宫柳弄春柔。
    乌衣巷里人何在,白鹭洲前水自流。
    千古风流歌舞地,六朝兴废帝王州。
    今番不负看山约,他日重来说旧游。

  2. 诗句解析

  • “一水波澄接御沟”:描绘了半山寺旁清澈的溪流与皇家园林之间的联系,反映出往日的繁华景象。
  • “近城宫柳弄春柔”:描述了宫廷附近的杨柳随风摇曳,春意盎然的景象,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 “乌衣巷里人何在”和“白鹭洲前水自流”: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繁荣地段的变迁和自然更迭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 “千古风流歌舞地,六朝兴废帝王州”:通过对比古代的歌舞之地和帝王之州的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化的感慨和思考。
  • 最后一句:“今番不负看山约,他日重来说旧游。”则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览这座山的愿望,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期待,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创作背景
  • 《半山寺有感》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极为繁荣的一个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城市都经历了兴衰更替,这首诗可能也是作者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感慨和思考。
  1. 诗歌鉴赏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看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不仅关注现实社会的变化,还常常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的思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艺术特点
  • 《半山寺有感》在艺术上的特点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用极简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义,使读者能够在短短几句中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1. 历史影响
  • 《半山寺有感》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宋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半山寺有感》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感慨的诗歌,也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成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