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章冠之长芦壁间韵

征帆来去方旁午,触我扁舟维荻浦。
疏林隐约响钟鱼,一苇可航参佛祖。
西风留客意如勤,永日闲消一炷薰。
诘朝霜重风力软,千里翠縠并刀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和章冠之长芦壁间韵》是宋代诗人赵善括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赵善括是宋宗室,字无咎,号应斋,进士出身,曾为常熟令、岳州漕帅佐等职。他与辛弃疾有酬唱往来,词风亦近。赵善括的诗词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2. 诗歌原文:《奉和章冠之长芦壁间韵》原文如下:

征帆来去方旁午,触我扁舟维荻浦。  
  
疏林隐约响钟鱼,一苇可航参佛祖。  
  
西风留客意如勤,永日闲消一炷薰。  
  
诘朝霜重风力软,千里翠縠并刀分。  
  1.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长芦壁间时的景象。首句“征帆来去方旁午”,形象地表现了船只的来回穿梭,以及船只在江面上的动态。接着,“触我扁舟维荻浦”表达了诗人乘坐小船在荻浦(一种水草)上的感受。诗中的“疏林隐约响钟鱼”则通过声音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赵善括的《奉和章冠之长芦壁间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也是一首富含哲理与生活情趣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