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苦

去郭近一里,结茅才数间。
红尘飞不到,幽事颇相关。
凿石分流水,移松补断山。
栖禽忙似我,日落未知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居苦》是宋代赵汝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愿望。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居苦》:

  1. 作品原文
  • 去郭近一里:诗人选择了一个相对僻静的地点,距离城市中心大约一里地。
  • 结茅才数间:简陋的茅草房屋只有几间,显示出诗人的简朴生活态度。
  • 红尘飞不到:这里“红尘”指的是繁华的都市,诗人希望自己的居所能够远离喧嚣,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 幽事颇相关:这里的“幽事”可能指的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或有意义的事件。
  • 凿石分流水:诗人可能在山间发现了一处清泉,于是便凿石引水,使泉水更加清澈。
  • 移松补断山:将周围的松树移植到断裂的山石上,以修补山体的完整性。
  • 栖禽忙似我:鸟儿忙碌地飞翔,好像它们也在忙碌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日落未知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傍晚日落时也感到不知身在何处,享受当下的时光。
  1. 创作风格
  • 意境深远:《居苦》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 朴素无华: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直抵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1. 历史背景
  • 宋朝时期:赵汝唫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文人辈出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歌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桥梁。

《居苦》不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对自然的赞美。它体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这首诗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