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

长安日下浮云生,故人久作西南行。
沤边两载音讯绝,鬓丝应与秋风争。
苍苔冉冉荒茅屋,愁来忍把离骚读。
惊鸿刚自堕边声,碧嶂那堪遮远目。
青云高处期翱翔,去人岁月今堂堂。
吴钩拂拭霜雪冷,龙光飞跃秋天长。
思君一夜离心折,东楼又送无情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希桐的《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并非直接介绍文学作品,而是作为一首宋代词作呈现

在探讨《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之前,需了解其背景与作者赵希桐。赵希桐是宋朝著名的词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诗词创作技艺,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情、离别等主题深刻的感悟。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故友的深切怀念。诗句“长安日下浮云生,故人久作西南行”描绘了友人远行的情境,以及长安日落时云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沤边两载音讯绝,鬓丝应与秋风争”则通过“沤边”这一意象,表达了长时间未能联系的孤独与无奈。此外,诗中还有如“苍苔冉冉荒茅屋,愁来忍把离骚读”这样的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苦闷。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离别与重逢感慨的抒发。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赵希桐在《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中运用了多种诗歌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青云高处期翱翔,去人岁月今堂堂”中的“青云”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和未来的美好愿景,而“去人”则暗示着离别之人的未来道路。《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在语言上追求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结构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

就情感深度而言,该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更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超越。诗中的“碧嶂那堪遮远目”一句,既表现了对遥远友人的牵挂,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成为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友情的珍视,更激发人们对于生活中相遇与别离的深刻思考。

《次韵李鹤田德真寄远》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宋代词作。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时的心态变化。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被广泛传颂,正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和艺术成就,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