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回向寺

清秋聊命驾,细雨独行山。
浅淡烟云里,回还紫翠间。
病多新觉老,心懒旧能闲。
宿遍山南寺,何曾兴尽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回向寺》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又号病翁,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福建崇安,是刘韐子的弟弟。由于疾病的影响,他辞官归隐于武夷山,专注于讲学工作,并且精通《周易》。在学术上,他得到了朱熹的高度评价并从他那里学习。除了文学创作外,刘子翚还著有《屏山集》,展示了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
  1. 作品原文
    清秋聊命驾,细雨独行山。
    浅淡烟云裹,回还紫翠间。
    病多新觉老,心懒旧能闲。
    宿遍山南寺,何曾兴尽还。
  2. 作品赏析
  • 艺术特点:这首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示了刘子翚深邃的艺术造诣。其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以及社会的看法和思考。
  • 思想内容:在这首诗中,刘子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沉思。诗中的“浅淡烟云裹”,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而“回还紫翠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刘子翚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清明和文化繁荣的时代。尽管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士大夫们仍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子翚选择了归隐山林,通过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来寻求心灵的平静。
  • 个人境遇:据史料记载,刘子翚因疾病辞官归隐。他的这一选择不仅是出于对官场的厌倦,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在武夷山的隐居生活中,他得以专心研究理学,并与友人交流学问,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更加深刻和内省。

《宿回向寺》作为刘子翚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对其诗歌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其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