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招原仲游武夷

病暑冠裳与体忘,一廛幽僻得深藏。
微风时度涧光活,残日忽无山气凉。
但想子綦方隐几,终惭南郭谩连墙。
何时九曲寻幽事,船尾应须著漫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致中招原仲游武夷》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造诣和对自然的独到理解。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刘子翚,北宋时期的文人,字彦冲,号屏山,又号病翁。他出生于建州崇安,后因其才华被朝廷录用为承务郎,并曾通判兴化军。因患病而辞去官职,专心于讲学与研究《周易》,其学术成就得到当时著名学者朱熹的推崇。刘子翚的逝世谥号文靖,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2. 诗歌原文:《致中招原仲游武夷》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病暑冠裳与体忘,一廛幽僻得深藏。微风时度涧光活,残日忽无山气凉。但想子綦方隐几,终惭南郭谩连墙。何时九曲寻幽事,船尾应须著漫郎。”通过这几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身处武夷山深处时那份难得的宁静与自在。诗人用词简练,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巧妙地融为一体。

  3.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远的寓意。整首诗歌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对四季变化、山水风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致。

  4.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着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世隔绝的状态,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世俗纷扰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内涵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5. 历史影响:刘子翚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学者对其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赏析,如清代学者朱彝尊就曾评价说:“刘彦冲《寄中招原仲游武夷诗》六首,虽非名篇巨制,然格韵闲雅,亦复有可玩者。”这表明刘子翚的诗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致中招原仲游武夷》作为宋代刘子翚的杰出代表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历代学者和读者的赞誉,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阅读和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实现内心平衡与自我提升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