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钦州五月土如炊,满山杜若芳菲菲。素英绿叶纷可喜,劲烈不避炎歊威。
采之盈掬荐蔬食,臧获失笑庖人讥。君不见屈平夕餐赋秋菊,魂兮无南盍来归。
又不见坡公服食得枲耳,扣角自叹从前非。伊予假禄二千石,穷比二子犹庶几。
餐花嚼蕊有真乐,一饱何必谋甘肥。尚馀升合渍生蜜,从他薏苡生珠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若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种香草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杜若通常与道教、神仙传说和神秘色彩相关联,它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意象。杜若的文学作品主要出现在一些古代文献和小说中,例如唐代沈括的文言文《杜若与紫薇花故事》等。这些作品通过描绘杜若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认识。

《杜若与紫薇花故事》是北宋时期的一部文言文作品,讲述了唐贞观年间,度支郎因“芳洲”与“坊州”谐音而被嘲笑,最终太宗皇帝大笑,罢免了度支郎官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于语言和谐音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杜若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在这个故事中,杜若不仅是一种植物,它还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空间。

杜若作为一种香草植物,其文学形象更多地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文献中,而非作为一部独立的文学作品。杜若在文学作品中通常代表着一种超然物外、神秘莫测的意境,这种意境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用以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