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乐平寺

名蓝占幽寂,花木深禅房。
开轩俯芳流,竹风终日凉。
谓此已胜绝,坐可雄诸方。
谁知槿篱外,古木郁苍苍。
下有湍激涧,珠玉鸣琅珰。
何当开松门,两岸安石床。
尽发溪山奇,枕流挈其芳。
他年我重来,君子留徜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宋代刘焘的佳作《题乐平寺》赏析

刘焘,宋代诗人,以《题乐平寺》留名后世。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乐平寺自然风光与禅宗修行环境的绝美诗篇。在宋代诗坛上,此作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成为流传甚广的经典之作。

诗中“名蓝占幽寂,花木深禅房”开篇即以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引入,蓝天下静默的寺院,四周环绕着繁茂的花木,一片幽深静谧之境展现眼前。“下有湍激漳,珠玉鸣琅珰”一句则转入对寺外溪流景致的描绘,漳水激石声声,如同珍珠玉器的鸣响,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涧溪流的画面。

接着“何当开松门,两岸安石床”两句,诗人想象将来重游此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憧憬之情。而“尽发溪山奇,枕流挈其芳”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自然景观都会显露出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他年我重来,君子留徜徉”更是流露出诗人对未来再次来访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愿。

《题乐平寺》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它更深层次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的山水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也承载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刘焘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乐平寺的自然美景和禅宗修行的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题乐平寺》是一首集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深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人心灵世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