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胡陵中秋不见月

舟泊古城下,重云埋桂宫。
旧期今夕负,清赏一年空。
远浦依微笛,阴崖断续虫。
篷窗强樽酒,聊更约秋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次胡陵中秋不见月》

宋朝诗人刘挚的《舟次胡陵中秋不见月》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因重云遮蔽而无法见到明月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佳节之际,因为天气原因,未能与亲人共赏明月的遗憾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写道:“舟泊古城下,重云埋桂宫。”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古城下,因为厚重的云雾而看不到月亮。这里的“桂宫”是指月亮,因为桂花在中秋节时开放,所以诗人用“桂宫”代指月亮。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还隐含了诗人的情感。

“旧期今夕负,清赏一年空。”这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失望感。他认为这次不能与家人一同欣赏月光,是一次失败的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期待和重视。

诗中“远浦依微笛,阴崖断续虫。”描绘了诗人在舟中远望的情景。这里使用了“依微”和“断续”这样的词汇,形象地描绘了远处江面上的笛声和山崖上的虫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寂静的夜晚,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一句“篷窗强樽酒,聊更约秋风。”表现了诗人尽管无法看到月亮,但依然努力与家人共享这份难得的团圆时刻。这里的“强樽酒”暗示了诗人虽然感到失望,但仍尽力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刘挚精湛的诗词艺术,还能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他的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生活、对情感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