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泛化丘湖遂至北洲寺

淼淼平湖阔楚江,方舟两桨破秋光。
罾风钓月嘉鱼国,飞雨翘烟白鹭乡。
故老昔能悲岸谷,骚人今但爱沧浪。
北州更有忘归处,寺压蘋花千里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监利泛化丘湖遂至北洲寺》并非一部现代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出自宋代诗人刘挚的古诗词。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主题以及鉴赏几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生平:刘挚(约1060—1125年),字原甫,号公夫,祖籍洛阳,后迁居湖北黄陂。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的变迁,其作品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创作时代:据考证,《监利泛化丘湖遂至北洲寺》创作于宋代,这是刘挚晚年的作品。此时他已远离官场,退隐于家乡,因此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1. 诗歌内容
  • 描绘景色:诗中开篇即描绘了平湖广阔的景象,湖水浩渺,楚江如带,方舟划桨的声音与秋风相随,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生动的自然画面。
  • 反映生活:诗中的“罾风钓月嘉鱼国,飞雨翘烟白鹭乡”两句,不仅展现了渔人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的追求:刘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追求。他认为自然界的美是永恒的,是人类精神寄托的源泉。
  • 人生哲理:诗中的意境深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感悟。
  1. 鉴赏评价
  • 艺术特色:刘摯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情感。
  • 文化价值:作为宋代的诗歌代表,《监利泛化丘湖遂至北洲寺》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宋代社会风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

《监利泛化丘湖遂至北洲寺》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宋代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爱好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深入研读和欣赏的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