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与人相得,长鲸宅海宫。
香花六时会,心迹万缘空。
地恐诸天接,江从九泽通。
潮喷寺门冷,霞拂殿檐红。
暮雁来淮北,朝帆下浙东。
千重苍桂雾,万顷碧芦风。
衲拥山云暖,瓶函水月融。
当年约莲社,何日谢尘笼。
寄长芦福禅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长芦福禅师》是宋代诗人刘挚的作品。刘挚,字萃老,东光人,家于东平,嘉祜四年甲科登第,神宗朝累迁礼部侍郎,哲宗即位后历官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后因党籍问题被贬为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长芦福禅师的交往,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诗中“境与人相得”表明了诗人与禅师之间的精神默契,彼此间的关系超越了世俗的界限。“长鲸宅海宫”则形象地描绘了长芦福禅师如大海般深邃的精神世界,象征着他的智慧和包容。此外,“香花六时会,心迹万缘空”表达了诗人与禅师之间心灵相通、超脱尘世的境界。
这首诗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潮喷寺门冷,霞拂殿檐红”、“暮雁来淮北,朝帆下浙东”,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长芦福禅师所在地区的自然风貌,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师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同时,“衲拥山云暖,瓶函水月融”等句则通过禅师所居之地的宁静和祥和,进一步突出了他们的友情和禅宗修行的意境。
在写作背景方面,《寄长芦福禅师》创作于诗人被贬为鼎州团练副使期间,这一时期的诗人生活颇为艰难,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相反,他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苦乐,也更加坚定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因此,他将自己的这种感悟融入到了诗歌中,通过诗歌传达给长芦福禅师和读者,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慰藉和自我超越的方式。
《寄长芦福禅师》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与禅师之间深厚友情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禅宗思想的艺术作品。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对佛教修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