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萧然释子宫,楼台雄压郡城东。
江回澄练浸碧落,山答疏钟飘远风。
隔岸橹声喧暮角,卧沙桥影转晴虹。
可怜千里无穷景,尽属高僧吟笑中。
题净土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净土寺》
宋朝刘扶的《题净土寺》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一座位于郡城东边的净土寺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首联“物外萧然释子宫,楼台雄压郡城东”开篇即展现了净土寺的宏伟气势。诗人以“物外”形容心境超脱,“萧然”则传达出一种空灵宁静的感觉,而“释宫”则让人联想到寺庙中僧侣们虔诚修行的情景。紧接着,“楼台雄压郡城东”一句更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那屹立于郡城东侧的壮丽建筑群。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净土寺的威严与神圣。
接下来的诗句中,“江回澄练浸碧落,山答疏钟飘远风”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自然景象。“江回澄练”形容河流宛如透明的绸带般蜿蜒流淌,而“碧落”则暗示了天空的辽阔与清澈。“山答疏钟飘远风”则形象地描绘了远处山林间传来的钟声,随风飘荡,令人心旷神怡。这些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展现出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
诗的后半部分,“可怜千里无穷景,尽属高僧吟笑中。”表达了对净土寺及其僧侣们深深的敬仰之情。诗人感叹这里的风景之美,如同千里之外的美景一般,都成为了高僧们吟咏笑谈的对象。这一表达不仅赞美了净土寺的美丽景色,也凸显了僧人们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题净土寺》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是一首诗文,更是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