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平江

桥外客舟连夜发,饱吹十幅风蒲滑。
天明无处觅高城,但见吴江波浪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离平江》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以描绘夜晚离开平江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离别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离平江》:

  1. 作者简介
  • 姓名:郑刚中
  • 朝代:宋代
  • 出生年月:1088年—未知
  • 逝世年月: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 主要成就: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使
  1. 原文展示
    桥外客舟莲夜发,饱吹十幅风蒲滑。天明无处觅高城,但见吴江波浪阔。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夜晚离去平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2. 作品赏析

  • 诗中“桥外客舟莲夜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客船在莲花盛开的夜晚出发,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
  • “饱吹十幅风蒲滑”则通过风蒲的动态形象,表现了夜晚微风吹拂的凉爽感受。
  • “天明无处觅高城,但见吴江波浪阔”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黎明时分难以找到高耸入云的城楼,只能远远看到宽广的吴江水面,这种视觉上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1. 创作背景
  • 根据现有的资料,郑刚中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甲科,后历任地方行政长官。他的政治生涯较为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斥。因此,可以推测《离平江》可能反映了他仕途不顺、远离家乡的心境。
  1. 文化意义
  • 郑刚中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
  • 《离平江》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离平江》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篇,也是郑刚中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学艺术,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