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公寄郡理,犀刃不可触。
白昼庭无讼,一切就整肃。
秋风九月凉,闲暇顾僚属。
谓兹落帽会,千载有贤躅。
西山多爽气,盍亦具驺仆。
晓出古城隅,薄雾隐疏木。
乍见溪山明,已洗簿书俗。
云间阿兰若,小步遍深曲。
逸兴不受制,更到山之麓。
吊古动高怀,临风展遐瞩。
扶光迫西汜,回棹泛清渌。
钩帘陈密坐,罗列进肴餗。
宾客岸巾帻,礼数免拘束。
时因笑语惊,鸥鹭入芦竹。
导从偃旌旗,城郭初灯烛。
我愧人物微,情眷久虚辱。
终日陪后乘,可但玩黄菊。
亦复见民田,枯秸瘦无谷。
那能给租赋,止可纵刍牧。
吾民窘穷状,蠹损非一目。
愿施膏泽手,小使千里足。
化此登高乐,泮散入幽谷。
尽令登春台,老稚同鼓腹。
公徐登庙堂,摩天逞鸿鹄。
下瞰清中原,更作四海福。
陪权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权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是一首由宋代诗人郑刚中创作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社会现状,通过细腻的文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切关怀的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郑刚中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宋代诗人,其作品以豪放和沉郁见长,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在《陪权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中,他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之情。
原文节选:“符公寄郡理,犀刃不可触。白昼庭无讼,一切就整肃。秋风九月凉,闲暇顾僚属。谓兹落帽会,千载有贤躅。”这四句诗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诗人通过这些诗句,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充满历史气息的古代官场之中。
主题分析: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秋天的旅行,更通过这样的场景,传达出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通过“白昼庭无讼”和“一切就整肃”,诗人展示了一个理想的治理状态,即政治清明,社会和谐。这种理想化的景象与现实的矛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艺术特色:郑刚中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他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还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是郑刚中诗歌的一大特色。
《陪权郡符正民九日游西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和政治理想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也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