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孤坐

远竹竹自如,亲竹竹不可。
移床向前轩,与之相并坐。
受日一心虚,摇风万尘破。
忽作雪窗声,断云疏雨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间孤坐》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诗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远的哲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郑刚中,字亨之,号南溪,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其诗才横溢,深受后人所敬仰。在宋哲宗元祐年间,郑刚中因其政治才能被提拔为宰相,但不久之后,因卷入党争而被贬谪至湖南。在湖南期间,他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依然保持着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作。
  1. 诗作原文
  • 诗句原文:远竹竹自如,亲竹竹不可。移床向前轩,与之相并坐。受日一心虚,摇风万尘破。忽作雪窗声,断云疏雨过。
  •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与自然景物和谐共处的情感。首句“远竹竹自如,亲竹竹不可”描绘了竹子与诗人之间的关系:亲近的竹子无法接近,而疏远的竹子则能随意欣赏。次句“移床向前轩,与之相并坐”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即使只是与窗外的竹子相伴,也能获得心灵的宁静。第三句“受日一心虚,摇风万尘破”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心境变化,太阳的温暖让心灵变得空虚,而风吹动万物的景象则打破了这份平静。第四句“忽作雪窗声,断云疏雨过”则是对前文情感转折的象征性描绘,雪窗之声象征着寒冷与寂静,而断云疏雨则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暗示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无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郑刚中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如“远竹”、“亲竹”、“雪窗声”、“断云疏雨”,这些意象既具有直观的形象感,又富有象征意义,使得诗歌的画面感和深度得以增强。
  • 情感表达:诗歌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 语言风格:郑刚中的诗歌语言平实而不失华丽,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流畅,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

《竹间孤坐》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哲学和深邃的生命感悟。对于爱好古代诗词的朋友而言,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不仅能够领略到其中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力量。无论是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还是在静谧的自然景色中,这首诗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物外、内心宁静的美。

相关推荐